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的引入是颅内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创新。低场iMRI的最早报告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随后的几年里,外科手术方案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在术中成像时引入高场扫描仪成为可能。场强越大,信噪比越高,成像质量越好。这一进展导致了更大范围的潜在应用,在更好的准确性检测肿瘤和提高其切除的安全性,通过描绘其与周围功能相关结构的空间关系。目前,iMRI是一种成熟的基于术前和术中图像的计算机神经导航的成人神经胶质瘤安全、完整切除工具。除了一些早期的初步报告外,在儿童人群中使用iMRI的情况只在最近的一些研究中得到了调查。在儿童中,肿瘤切除的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肿瘤切除是恶性颅内肿瘤的主要预后因素,完全切除对良性颅内肿瘤可能是有疗效的,术后意外显示肿瘤残余可能导致再次手术。在本报告中研究人员讨论了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并提出了短期病人的结果。
研究方法:在我院使用iMRI治疗的所有患者中,本研究考虑16岁以下的儿童,共75例,共82例。所有程序均于2007年5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进行。手术时年龄中位数为7岁(范围0.8-15岁)。评估患者的手术记录(计划切除的百分比、入路、切除的级别)、术中影像、患者的病史、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系统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研究人员根据病变的组织学和部位将病例分为4组(表1),第一组18例患者,为治疗鞍区肿瘤共行25次手术。2A组包括19例患者,每例患者接受1次手术治疗幕上胶质瘤。2B组由8例患者组成,每例患者接受1次手术治疗幕下胶质瘤。第三组包括30名患者,每名患者接受1次手术治疗其他组织学实体。
手术室里设置:所有的手术都在一个射频屏蔽手术室进行,手术室配备了一台高场1.5TMR扫描仪(MagnetomEspree,Siemens)。扫描仪有一个集成的旋转工作台,可以让患者的头部在手术过程中放置在5-G线之外。在这条线外可以使用标准的外科器械,但不影响磁场。手术显微镜(OPMIPentero,CarlZeiss)固定在5g线外的天花板上。磁共振成像单元配有神经导航系统(矢量视觉天空导航系统,脑室)。一道玻璃墙将手术室与计算机控制室分隔开来,计算机控制室用于设置扫描仪序列、可视化术中图像并使用无框架导航系统规划手术。对于术中图像的采集,按照前面描述的7准备好手术部位,将工作台旋转到扫描位置。两个头枕线圈是可用的:固定线圈内置支持颅骨针和一个灵活的线圈,可以用于经蝶窦手术。这些线圈是标准的,不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
术中成像:每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均行MRI检查。术前对患者进行完整的MRI研究,同时也用于术中导航的登记。标准协议包括以下序列:t1加权磁化制备的快速采集梯度回波(MPRAGE)(切片厚度1mm,FOV320mm2,TE3.5msec,TR2150msec);t2加权(切片厚度1mm,FOV320mm2,TE505msec,TR3200msec);流体衰减反演恢复(FLAIR)(片厚1mm,FOV320mm2,TE505msec,TR5000msec);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切片厚度3mm,FOV320mm2,TE107msec,TR3000msec)。造影前,造影增强病灶患者接受加佐丁酸二甲胺(0.2ml/kg,静脉给药)。蝶接受手术没有导航,用灵活的线圈和下面的序列是:t1冠状及矢状自旋回波序列(切片厚度3毫米,FOV230平方毫米,TR500msec,TE9.5微秒)和t2加权涡轮自旋回波序列(切片厚度3毫米,FOV230平方毫米,TR4570msec,TE120毫秒)。对于肩胛旁肿瘤,常规行MR血管造影。在术中扫瞄时,不相容的鼻窥镜被易填塞的鼻镜所取代。对图像进行评价,对肿瘤体积进行分割。对于未表现增强的肿瘤,分割FLAIR序列信号异常区域。对于包含增强和非增强区域的肿瘤,两部分均被分割。对于术前和术后的纤维跟踪,DTI数据通过软件3.0版本传输到神经导航计划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对功能序列和解剖序列进行严格配准后,进行纤维跟踪。仰卧位DTI序列与解剖图像分开设置,避免方向分析误差。术中图像是在外科医生说明手术目标已达到后,当怀疑肿瘤残体可以进一步切除或更新导航系统时,例如在有严重脑移位或解剖异常的患者中,获得的。术中影像采用与术前相同的序列。在外科医生决定进一步切除的情况下,使用新获得的图像识别残余肿瘤并更新导航系统,以补偿脑转移效应。更新后的扩散张量图像用于重建感兴趣的纤维束和/或白质束。
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术中成像在成人颅内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这个工具似乎是安全和有效的,以增加切除治疗胶质瘤,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的程度。最近,德国的iMRI研究小组发表了一项关于iMRI引导手术的回顾性研究对于成人的低级别胶质瘤,观察到高场iMR与GTR关于iMRI治疗儿童颅内肿瘤的有效性的研究很少,更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的研究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