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室管膜瘤预后的治疗后随访 |
预后因素
影响结果的不利因素(除非另有说明)包括以下内容:
分子特征。后颅窝室管膜瘤可分为基于基因表达的独特模式的下列两组。EPN-PFA在幼儿中主要发生并且其特征在于一个基本平衡的基因组谱与染色体1Q增益的发生增加和基因和先前显示与不良预后相关的蛋白质的表达,如腱生蛋白C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比之下,EPN-PFB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身上,其特点是预后较好,并且有大量细胞遗传学异常,涉及整个染色体或染色体组。染色体1q25增益,这是存在于的室管膜瘤病例的大约20%,报告了两个后颅窝室管膜瘤和幕上室管膜瘤是预后为低劣的结果。已经报道的其它因素要与之关联对于儿科室管膜瘤预后差包括和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的表达。
肿瘤位置,室管膜瘤颅变体具有比主脊髓室管膜瘤不太有利的结果。脊髓内位置也可能会影响结果,与在具有更差的预后脊髓的下部肿瘤。
诊断时年龄较小。
间变性组织学。
小切除术。
较低剂量的辐射。
免疫组织化学测试已确定增殖(例如,Ki-67和MIB-1)和增加的EZH2,参与基因表达的外遗传调节的梳复合蛋白的表达,如预后因素风险更大治疗失败。
治疗后的随访
通常建议在治疗室管膜瘤后进行监测神经影像学和临床评估。频率和持续时间是任意确定的,效用是不确定的。大多数从业者在治疗后的头1至2年内每3个月获得脑和/或脊髓的MRI成像。2年后,通常会在接下来的3年中每6个月进行一次成像。
|
|
|
|
|
|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50%,居第1位,多见于成人,好发部位以额叶、颞叶、顶叶居多。胶质瘤患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成人多见,30~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各有其高发年龄,室管膜瘤的高发年龄在10岁以前,星形细胞瘤多见于中年人,老年人以胶质母细胞瘤多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