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性胶质瘤的基因治疗 |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脑肿瘤预后不良。基因治疗可为治疗这些患者提供新的选择。几种基因治疗方法在实验研究中显示出抗肿瘤效率,并且在进行了第一次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试验。基因疗法一直是开创性和最常用的方法,但也已使用溶瘤条件复制的腺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突变载体,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和反义寡核苷酸。在过去几年中,腺病毒已成为最受欢迎的病毒基因转移载体和一些最近的随机对照试验已显示出在临床使用中显着的抗肿瘤功效。然而有效的基因传递到大脑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并且缺乏明确的三期试验,这将避免与少数患者相关的潜在问题,无意中选择患者,并基于少数几个过度解释结果长期幸存者。对于临床疗效,中位生存期是最严格的终点之一。这里用它来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基因治疗对恶性胶质瘤的当前临床状态。磁共振波谱是一种成像技术,可以对肿瘤和周围大脑的化学成分进行采样。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的最常见的化学标记物包括含胆碱的分子作为膜转换的标记,乙酰基天冬氨酸作为神经元标记,反映组织样品能量状态的肌酸酐,标记坏死和细胞凋亡的脂质和乳酸水平在低灌注和缺氧状态下升高。在肿瘤组织中,胆碱的比例增加不成比例相对于乙酰基天冬氨酸或肌酐。因此通过测定胆碱乙酰基天冬氨酸或胆碱肌酐比可以帮助更好地确定肿瘤浸润的程度。
磁共振波谱的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表征脑胶质瘤侵入周围大脑的程度。为了关联胆碱与乙酰基天冬氨酸比率或指数是否对应于基于三维磁共振波谱扫描的肿瘤浸润,在不同比率处获得组织活检。确定比率阈值可以预测肿瘤浸润,高级别胶质瘤的概率。神经胶质瘤。此外如从三维磁共振波谱扫描确定的肿瘤的代谢边缘超出解剖边缘延伸通过常规加权磁共振成像序列可视化,这表明它掺入代谢信息到是很重要的手术计划,以最大限度地切除手术。可以容易地用于外科手术计划或用于神经导航的方式转换磁共振波谱数据是困难的,因为在许多中心中,在个体体素上或在二维静态图像上进行采样。通过分割肿瘤的代谢图像并将其与体积获得的三维磁共振成像扫描相匹配,尝试将该信息整合到神经导航中。此外三维磁共振波谱图像具有高的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可以被用于描绘肿瘤边界,但需要更长的采集时间和优选的超高场磁共振成像扫描仪采集,以改善信噪比。然而如果在术前获得,三维磁共振波谱数据集可以整合到神经导航中以在整个肿瘤切除术中连续使用。
不幸的是术前获得的磁共振波谱数据被整合到标准神经导航中与其他术前成像模式相同,并且会受到脑移位的影响。为了解释切除期间组织的移位,可以获得术中磁共振波谱扫描。最近对几名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使用常规磁共振成像和组织学观察了术中磁共振波谱的可行性以及相关的残留肿瘤的存在。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低级别胶质瘤病例中,残余加权信号的存在与提示肿瘤的磁共振波谱谱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趣的是,在高级别胶质瘤中,周围高信号的磁共振波谱采样显示出几个患者中有几个高度提示肿瘤浸润的模式,并且在几个患者的视力检查中没有立即显现。因此术中使用磁共振波谱可以帮助确认是否存在残留肿瘤,并协助决定是否进行额外切除。结合最近的证据表明,切除高级别胶质瘤周围高信号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应将代谢信息纳入术前计划和导航,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胶质瘤切除范围。磁共振波谱的主要限制首先涉及获取光谱并描绘高于背景噪声的代谢物峰的能力。较高的磁场磁场可显着提高信噪比,从而获得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在已配备功能磁共振成像套件的中心,需要升级现有的磁共振扫描仪,但这是临床中心的主要费用。此外代谢物比率可能受到肿瘤周围水肿,肿瘤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或炎症的影响。因此需要一起采取组织的额外成像特征以及外科医生在切除期间的临床印象,以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切除。
|
|
|
|
|
|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50%,居第1位,多见于成人,好发部位以额叶、颞叶、顶叶居多。胶质瘤患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成人多见,30~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各有其高发年龄,室管膜瘤的高发年龄在10岁以前,星形细胞瘤多见于中年人,老年人以胶质母细胞瘤多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