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弥漫性胶质瘤为什么都是儿童?1至2级什么意思?
- [案例]脑干肿瘤为何有的可全切术后治愈?有的无法手术、恶化...
- [案例]7岁男孩巨大胶质瘤压迫脑干,赴德治疗胶质瘤终获顺利...
- [案例]8岁孩子胸髓T3-脑干胶质瘤,如何一次手术准确全切...
- [案例]得了髓母细胞瘤能活多久?经治疗,这名男童带瘤生存八...
脑干弥漫性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儿童中的恶性脑肿瘤,通常影响5至10岁的儿童。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被认为与儿童脑部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快速分裂和变异有关。DIPG的恶性程度通常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级系统来评估,1至2级表示低级别胶质瘤,预后相对较好,而3至4级则为高级别胶质瘤,预后较差。接下来介绍深入脑干弥漫性胶质瘤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解释WHO分级系统的意义。
脑干弥漫性胶质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脑干弥漫性胶质瘤(DIPG)是一种罕见但极具侵袭性的脑肿瘤,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至10岁的年龄段。脑干是控制基本生命功能的关键区域,包括呼吸、心跳和运动协调。因此,脑干的任何病变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发病原因
DIPG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基因突变:一些研究发现,DIPG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如H3K27M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常,从而引发肿瘤的形成。
2. 环境因素: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环境致病因素,但一些研究正在辐射暴露和化学物质接触是否与DIPG的发病有关。
3. 细胞发育异常:儿童脑部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活跃,这一过程中的异常变异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发病机制
DIPG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 细胞增殖失控:由于基因突变,脑干的胶质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失去正常的调控,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形成肿瘤。
2. 肿瘤侵袭性:DIPG具有高度侵袭性,肿瘤细胞可以沿着神经纤维扩散,侵袭周围健康组织,使得手术切除几乎不可能。
3. 血脑屏障:脑干具有血脑屏障,限制了许多治疗药物的有效渗透,使得化疗的效果大打折扣。
症状与诊断
症状
由于脑干控制着多种基本生命功能,DIPG的症状往往表现为:
1. 运动障碍:如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手脚无力等。
2. 颅神经损伤:如面瘫、视力模糊、吞咽困难等。
3. 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诊断
DIPG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
1.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诊断DIPG的首选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扩散情况。
2. 活检:虽然不常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进行活检以确诊肿瘤类型和基因突变。
治疗
DIPG的治疗极具挑战性,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
1. 放疗:放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暂时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期,但无法根治肿瘤。
2. 化疗: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传统化疗药物效果有限。目前正在研究新的药物和给药方式,以提高化疗的效果。
3.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正在开发中,希望能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预后与分级
预后
DIPG的预后较差,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生存期仅为9至12个月。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WHO分级系统
WHO分级系统将胶质瘤分为四级:
1. 1级和2级(低级别胶质瘤):这些肿瘤生长较慢,预后相对较好,患者可能有较长的生存期。
2. 3级和4级(高级别胶质瘤):这些肿瘤生长迅速,侵袭性强,预后较差。DIPG通常被归类为3级或4级。
脑干弥漫性胶质瘤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尽管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但随着基因研究和新药开发的进展,未来有望为DIPG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理解WHO分级系统有助于更好地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 本文“脑干弥漫性胶质瘤为什么都是儿童?1至2级什么意思?”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40386.html)。
- 更新时间:2024-07-09 19: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