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弥漫性胶质瘤是怎么引起的?的特点为什么不包含?
- [案例]脑干胶质瘤手术全切后11年没有复发
- [案例]脑干延髓较大肿瘤案例,进入倒计时的5岁女孩活了下来
- [案例]16岁学生患基底节胶质瘤,为何赴德手术能近全切功能...
- [案例]巨大胶质瘤术后3年竟可以行云流水打八段锦!
儿童弥漫性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是一种罕见但极具侵略性的脑部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中。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有关。DIPG的特点包括肿瘤位置深、难以手术切除、对传统治疗手段如放疗和化疗反应差。接下来详细介绍DIPG的病因、病理特点、诊断方法及当前的治疗进展。
儿童弥漫性胶质瘤的病因、特点及治疗进展
1.
儿童弥漫性胶质瘤(DIPG)是发生在脑干的胶质瘤,主要影响5至10岁的儿童。由于其位置深,手术难度极大,且对现有的放疗和化疗手段反应不佳,DIPG的预后极差。接下来介绍从病因、病理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四个方面对DIPG进行详细。
2. 病因
DIPG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病因因素:
基因突变:研究发现,DIPG患者中存在高频率的H3K27M突变,这种突变发生在组蛋白H3的编码基因H3F3A或HIST1H3B中。H3K27M突变会导致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K)被甲基化的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学改变:DIPG肿瘤细胞中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这些改变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增殖。
环境和遗传因素: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环境因素被确认与DIPG直接相关,但遗传易感性可能在某些病例中起作用。
3. 病理特点
DIPG的病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位置和扩散:DIPG主要发生在脑干的桥脑区域,并且具有高度的浸润性,常常沿着神经纤维扩散,使得手术切除几乎不可能。
细胞形态:DIPG的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细胞形态多样,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
生长速度:DIPG生长迅速,患者通常在确诊后6至12个月内死亡。
4. 诊断方法
DIPG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DIPG的主要工具。MRI可以显示出脑干区域的肿瘤扩散情况和肿瘤的特征性信号改变。
临床表现:DIPG患者常表现出脑神经功能障碍,如面部肌肉无力、吞咽困难、眼球运动异常等。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5. 治疗进展
目前,DIPG的治疗选择有限,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和新兴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放疗:放疗是目前DIPG最常用的治疗手段,能够暂时缓解症状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无法根治。
化疗:传统化疗对DIPG疗效有限,主要由于肿瘤对药物的耐药性和血脑屏障的阻隔。
靶向治疗:针对H3K27M突变的靶向治疗正在研究中,初步结果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等新兴免疫治疗手段在DIPG中的应用正在探索中,初步研究显示出潜在的治疗前景。
6. 写到最后
尽管DIPG的治疗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针对该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正在逐步形成。写到最后包括:
进一步了解DIPG的分子机制:通过大规模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揭示更多与DIPG相关的分子机制,为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基于DIPG的分子特点,开发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和多中心合作:通过多中心合作和临床试验,加速新药和新疗法的应用,改善患者预后。
7.
儿童弥漫性胶质瘤(DIPG)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尽管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DIPG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正在逐步形成。未来,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和新型治疗手段的开发有望为DIPG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本文“儿童弥漫性胶质瘤是怎么引起的?的特点为什么不包含?”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50092.html)。
- 更新时间:2024-07-17 0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