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星型脑细胞脑干胶质瘤
- [案例]视神经胶质瘤手术合集——INC巴教授为他们守住了光...
- [案例]8岁孩子胸髓T3-脑干胶质瘤,如何一次手术准确全切...
- [案例]得了髓母细胞瘤能活多久?经治疗,这名男童带瘤生存八...
- [案例]16岁学生患基底节胶质瘤,为何赴德手术能近全切功能...
弥漫性星型脑细胞脑干胶质瘤是一种罕见且高度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其位置在脑干,手术治疗极为困难,且预后较差。接下来详细介绍该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弥漫性星型脑细胞脑干胶质瘤:病理、诊断与治疗
弥漫性星型脑细胞脑干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脑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该病因其位于脑干的特殊位置,使得手术切除几乎不可能,同时其侵袭性生长和对放化疗的抵抗性导致预后极差。接下来我们旨在详细DIPG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最新研究进展。
病理特征
DIPG主要由星型胶质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具有高度侵袭性。病理学上,DIPG通常表现为弥漫性生长,侵入脑干的多个区域,包括脑桥、中脑和延髓。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常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区,细胞密度高,核异型性明显。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DIPG常伴有H3K27M突变,这是其重要的分子标志之一。TP53突变和PDGFRA扩增也常见于DIPG患者。
临床表现
DIPG的临床症状因其侵袭脑干的不同部位而异。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
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
面部神经麻痹,导致面部不对称
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
头痛和呕吐,常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四肢无力、感觉异常和意识水平下降等更为严重的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迅速且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诊断方法
DIPG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典型的DIPG在MRI上表现为脑桥区域的弥漫性低信号病灶,伴有脑干膨大和对比增强。由于DIPG的侵袭性和位置特殊,传统的手术活检风险较高,目前多采用影像学诊断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确诊。
近年来,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为DIPG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肿瘤DNA,可以获得有关肿瘤分子特征的信息,辅助诊断和监测病情进展。
治疗策略
DIPG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肿瘤位置深在且弥漫性生长,手术切除几乎不可能。放射治疗是目前唯一被证明可以暂时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但其效果有限,通常只能延长患者数月的生存期。
化疗在DIPG治疗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脑干的血脑屏障阻碍了药物的有效渗透。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通过改进药物递送系统,如纳米颗粒和载药脂质体,以提高药物在脑干的浓度。一些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也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探索。
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DIPG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H3K27M突变的发现为DIPG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研究表明,H3K27M突变通过抑制组蛋白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异常,促进肿瘤生长。基于这一机制,研究者们正在开发针对H3K27M的特异性抑制剂。
免疫治疗在DIPG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CART细胞疗法、肿瘤疫苗和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策略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但其在DIPG中的实际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弥漫性星型脑细胞脑干胶质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尽管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但随着对其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型治疗策略的不断探索,未来有望为DIPG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需要继续努力,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患者争取更好的预后。
- 本文“弥漫性星型脑细胞脑干胶质瘤”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54363.html)。
- 更新时间:2024-07-24 19: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