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神经胶质瘤的分类
- [案例]国际大咖为您解读:为什么胶质瘤需尽早手术?
- [案例]脑干中脑顶盖胶质瘤12年尽全切术后又重返校园
- [案例]INC巴教授较大视神经胶质瘤全切术后3年,视力有恢...
- [案例]巨大脑干胶质母细胞瘤术后4年未复发
弥漫浸润性胶质瘤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原发性恶性胶质瘤的80%。在美国,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总发病率约为每100,000人中有18.7例,在世界范围内为每100,000人中有7例。虽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仅占原发性肿瘤的2%,但它们导致70岁之前因癌症而丧失的生命年数的7%。这些胶质瘤中有一半以上是成胶质细胞瘤,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5%。
目前的神经胶质瘤分类基于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分级标准,该标准根据细胞特征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后的恶性程度。这个系统在20世纪20年代首次被使用,当时Bailey和Cushing首次将神经胶质肿瘤按照它们与已知神经胶质细胞类型的相似性进行分类: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因此,细胞学特征将弥漫性胶质瘤分为大类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少突星形细胞瘤。浸润性神经胶质瘤分为世界卫生组织ⅱⅳ级(ⅰ级通常为实体瘤和非浸润性肿瘤,如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组织学分级基于核异型性、增殖(有丝分裂)活性、微血管增殖和坏死的发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方案仍然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胶质瘤分类方法,也是唯一被广泛接受的系统。这一系统仅仅基于组织学的视觉标准,容易出现主观的观察者间差异。许多病例未能坚持一个分类,并且与肿瘤侵袭性、治疗反应和最终无进展生存期没有可靠联系。由于肿瘤的组织学异质性。世卫组织同一级别的肿瘤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过程。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方法是使用分子和细胞遗传学信息来帮助进行弥漫性神经胶质瘤的分类。与组织学评估相一致,胶质瘤的遗传亚组可能产生比当前系统更准确和可重复的诊断标准。因此,治疗方案可以建立在遗传背景和拷贝数异常的基础上。改善神经胶质瘤的分类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存。
流行病学
最常见的成人神经胶质瘤是GBM(世界卫生组织四级星形细胞瘤),占原发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5%,占所有神经胶质瘤的55%。GBM的发病率为19/100,000,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C5%。GBM是星形胶质细胞谱系中最具侵袭性的弥漫性神经胶质瘤,尽管采用了各种疗法,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15个月。
病理学/IHC
根据目前的分类,胶质母细胞瘤是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具有间变性病变的增强的有丝分裂活性,并具有血管增生和肿瘤坏死的额外组织学特征。通常,GBMs是高细胞肿瘤,具有明显的核异型性和“假栅栏”坏死,其特征是坏死区周围肿瘤细胞堆积。通常在肿瘤内部和附近的血管中发现血栓;这些血栓也可能与坏死病灶有关。完全的显微切除是不可能实现的,并且在治疗后复发是常见的。GBM有多种组织学变异,包括小细胞、巨细胞和胶质肉瘤。GBM的一些组织学亚型可能引入诊断挑战,需要对肿瘤的神经胶质性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确认;在这些情况下,GFAP免疫染色通常是有帮助的。进一步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能涉及到IDH1突变蛋白ATRX和p53,类似于低级星形细胞瘤。
遗传学/分子标记
基于是否存在较低级别的前驱病变,所有的GBMs可分为两种亚型。原发性GBM是最常见的类型(%3E90%),诊断为重新老年患者(3E60岁)肿瘤级别较低但无进展。继发性肾小球基底膜炎是由肾小球肾炎(世界卫生组织二级/三级)发展而来,通常在年轻患者中发现为复发。从二级病变进展到三级病变的时间也更长(分别为52年)。进展为GBM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基于性别的管理作为主要的识别相对。在分析了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获得的TGCA数据后,对次要疾病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在过去的5年里,许多研究小组分析了这些数据,根据与预后和治疗反应相关的遗传和分子特征,确定了GBM的亚类。
对GBM基因组学的分析揭示了多种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它们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分别是无活性的和活性的重新队形。GBM形成的三个主要途径是:RTKRASMAPKPI3KA,这个p53路径,和元素铷的符号路径。如前几节所讨论的,7号染色体拷贝的增加和10号染色体的丢失导致了EGFR和PTEN原发性GBMs中常见的突变。IDH突变,TP53突变,和ATRX突变是继发性肾小球基底膜炎的特征。这些突变特异性地聚集成基因表达谱,这是最近描述的GBM亚组的特征。
- 本文“弥漫性神经胶质瘤的分类”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152.html)。
- 更新时间:2020-07-03 13: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