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弥漫性胶质瘤外生型
- [案例]5岁宝宝突患胶质瘤,只能活2个月?结局。。。真的有...
- [案例]高级工程师罹患脑干-桥臂胶质瘤,国际教授手术后4天...
- [案例]巨大胶质瘤术后3年竟可以行云流水打八段锦!
- [案例]8岁孩子胸髓T3-脑干胶质瘤,如何一次手术准确全切...
脑干弥漫性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是一种罕见但高度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影响儿童。外生型脑干弥漫性胶质瘤(Exophytic 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是DIPG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肿瘤部分向脑干外生长,形成明显的外部病灶。接下来详细介绍外生型脑干弥漫性胶质瘤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以期为该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参考。
脑干弥漫性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是一类主要发生在儿童中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儿童脑干肿瘤的75%。DIPG的预后极差,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通常不到一年。外生型脑干弥漫性胶质瘤(Exophytic DIPG)是DIPG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肿瘤部分向脑干外生长,形成明显的外部病灶。接下来详细介绍外生型脑干弥漫性胶质瘤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
病理特征
外生型脑干弥漫性胶质瘤在病理学上的特征与传统的DIPG有所不同。其肿瘤细胞主要集中在脑干的外部区域,形成突出的肿块。这种外生长的特性使得肿瘤在影像学检查中更容易被识别,但也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病理学检查通常显示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染色质浓缩,常见有丝分裂像。肿瘤中还可见明显的血管增生和坏死区。
临床表现
外生型脑干弥漫性胶质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生长位置和大小密切相关。由于肿瘤向外生长,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模糊以及面部麻木等。肿瘤还可能影响脑干的功能,导致共济失调、肌肉无力、吞咽困难和呼吸障碍等症状。由于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较为迅速,患者通常在确诊后不久即需接受治疗。
诊断方法
外生型脑干弥漫性胶质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典型的MRI表现为脑干外部的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也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病理学检查通常通过活检获取肿瘤组织样本,以确认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治疗策略
外生型脑干弥漫性胶质瘤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1. 手术切除:由于肿瘤部分向外生长,手术切除在某些病例中是可行的。由于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部分,手术风险较高,且完全切除肿瘤的可能性较低。手术通常作为缓解症状和获取病理样本的手段,而非根治性治疗。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DIPG的主要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的生长。标准的放射治疗通常为局部放疗,剂量约为5460Gy,分3033次完成。尽管放射治疗能够暂时缓解症状,但其对长期生存率的改善有限。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在DIPG的治疗中效果有限,主要原因在于肿瘤对多种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目前,研究者正在探索新的化疗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4.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DIPG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靶向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特异性分子通路,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尽管这些新兴疗法在临床应用中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潜力不容忽视。
预后情况
外生型脑干弥漫性胶质瘤的预后与传统的DIPG相似,均较为不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通常不到一年,5年生存率不足5%。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患者的年龄及治疗的及时性等。尽管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DIPG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外生型脑干弥漫性胶质瘤是一种罕见但高度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均具有特殊性。尽管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试验将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本文“脑干弥漫性胶质瘤外生型”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39915.html)。
- 更新时间:2024-07-09 13: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