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样细胞:肿瘤复发的根源和
- [案例]巨大视神经胶质瘤赴德国全切术后3年案例回访
- [案例]小小男子汉胶质瘤复发赴德成功手术案例
- [案例]脑干弥漫中线胶质瘤患者术后3天作揖叩谢INC巴教授
- [案例]16岁学生基底节胶质瘤近全切后一年回访:没有复发、...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它们约占所有神经胶质瘤的70%,目前无法治愈,预后较差。胶质肉瘤(GSM)是GBM的一个变体,是一种双相生长模式的肿瘤,包含胶质和间质成分。GSM被认为要么作为原发肿瘤从头发生,要么作为原发GBM的进展。分子异质性越大GSM一起报告病例的GBM复发作为二级GSM表明GSM的“绿带运动”可能是一个更进步的形式转化为包括多个细胞谱系。尽管二级GSM并不常见,这可能是由于后续肿瘤的低频率抽样GBM患者。
GBM和GSM的流行病学报告和结果相似。长期GBM幸存者的比例更大。最近对澳大利亚基因组学和胶质瘤预后(AGOG)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显示,GS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7个月,而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虽然有25%的GBM患者存活了2年或更长时间,但是GSM患者中只有10%存活了这么长时间。现在很清楚的是,组织学特征为GBM的肿瘤至少构成了3组,多达6组不同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特征。不同的肿瘤表型和结果表明,我们正在处理多种亚型的GBM,潜在的GSM癌症不同。
在过去的十年中,证据支持致癌作用的干细胞理论的积累。癌症干细胞样细胞(二者)或肿瘤起源/种子细胞功能定义为一个族群能自我更新的细胞在肿瘤,肿瘤发生的潜力,可以概括原始肿瘤。尽管CSC分组人口可能最初构成一小部分肿瘤,这些细胞自我更新和抵抗标准治疗的能力使它们能够持续存在,导致治疗后复发。一些抗癌治疗可能通过将肿瘤的细胞层次结构转向干细胞样细胞来增强CSC亚群。
胶质母细胞瘤或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GSCs)最早是在2003年被发现的。通过选择干细胞标记物,CSCs可以在各种癌症中被前瞻性地识别,而且在这些标记物的检测和鉴定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集中于细胞表面标志物,包括CD133、CD44和L1细胞粘附分子(L1CAM),目的是分离出GSCs进行进一步的表征。不幸的是,大多数标记物都有局限性,而且目前的技术还不能清楚地定义轮廓或纯化GSCs。准确识别GSCs的能力将有助于深入了解GBM致瘤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为开发专门针对肿瘤种子细胞的治疗奠定基础。
GBM:一种不治之症
流行的标准治疗“绿带运动”是最大的安全手术减积,随后佐剂与相伴temozolomide常规分次放射治疗,其次是temozolomide六个周期。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成人神经胶质瘤的分子特征,导致强烈的诊断和预后标记的识别。这些包括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的甲基化状态(MGMT)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的突变(IDH1)。这些分类并不能解释患者结局的所有差异,目前也不影响治疗选择。虽然临床和遗传指标表明GSM可能是一种不同的疾病,这些患者也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分子转化,以确定一个临床有用的模型。
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TCGA)和其他人对GBM分子特征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GBM包括几个具有明显分子和表观遗传特征的肿瘤亚型。提出的主要亚型为经典型、前壁型和间叶型。GBM经典亚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编码基因经常发生扩增或突变。颈板亚型特点是频繁的肿瘤抑制TP53突变,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和IDH1和可以进一步分类GCIMP状态。相比之下,间叶细胞亚型表明频繁的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基因的突变。虽然这些亚型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他们可能会运行不同临床课程和显示不同的反应治疗。虽然Shah等人描述了许多基因融合,但其中大多数在大于一个样本中不存在,也就是说,它们不复发。罕见的临床相关的酪氨酸受体激酶融合确实发生,可能是可用药的。这种肿瘤在分子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上的异质性突出了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潜在分子回路进行调整的重要性。
- 本文“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样细胞:肿瘤复发的根源和”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50.html)。
- 更新时间:2020-02-19 18: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