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良性肿瘤综合治疗:垂体肿瘤、脑膜肿瘤、听神经肿瘤。
- [案例]家属三鞠躬致谢--视神经-下丘脑区较大胶质瘤案例
- [案例]16岁学生患基底节胶质瘤,为何赴德手术能近全切功能...
- [案例]反复癫痫竟是胶质瘤,术后4年没有复发
- [案例]成人脑干胶质瘤全切手术后超过5年以上均未复发
颅底良性肿瘤需要综合治疗。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多学科合作制定的,包括神经外科、放射性肿瘤科、神经眼科、神经影像科,神经内科医生经常参加。
良性颅底肿瘤需要综合治疗。治疗方案最好由多学科合作制定,包括神经外科、放射性肿瘤科、神经眼科、神经影像科,神经内科医生经常参与。患者的症状、患者对各种治疗方法及其副作用的理解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所有患者都可能面临立体定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的选择;多种形式的图像技术应用,如MRI和CT模拟技术,对于制定高质量的放疗方案非常重要。
采用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这些良性肿瘤所涉及的因素包括肿瘤潜在缓慢生长,完全切除颅底肿瘤而不会造成明显的残疾,其相邻的神经组织对射线非常敏感,如视神经、视交叉、脑千、海绵窦、前庭组织、垂体腺、海马及患者逐渐出现的症状。这些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资料,很少通过活检进行。因此,必须避免将颅底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如皮肤癌或其他转移癌通过神经周围间隙传播等。非肿瘤性疾病,如肉瘤、血管畸形、感染性疾病,因为它们的影像表现可能与某些肿瘤相似。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和颅底外科专家可以帮助进行鉴别诊断。
临床观察。
有些病人偶然发现颅底肿瘤,若病变小,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无治疗指征可留待观察。但检查是为了了解病变与相邻脑神经的关系,从影像学上判断哪些神经最有可能受到影响。若视神经或前庭神经有侵袭的危险,则应进行详细的神经眼科或听力和前庭功能测试,因为影像学的变化通常发生在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之后。经一系列影像学和临床体征复诊,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的症状并非单一的治疗标准,而是根据其损伤程度和进展程度而定的。若病情急剧恶化,则需治疗。总而言之,对神经系统损伤较轻,病情进展缓慢,或无症状影像学异常的病人可进行临床观察,否则,手术可致残,放射治疗也有风险。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适用于可完全切除的良性肿瘤,不伴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风险。颅底肿瘤不属于这一范畴。当患者出现急性视神经和视交叉压力症状时,应采用手术治疗。德国巴特朗菲教授被称为世界颅底大师,因为他非常擅长切除疑难部位的病变。特别是这个时候,放射治疗不可能快速减压恢复视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接触肿瘤引起的占位效应。患者症状的恢复与症状出现时间有关。所以,一旦神经功能受到威胁,由于其他原因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尽快选择放射治疗。
颅底肿瘤具有占位作用,手术后难以完全切除,放射治疗也不能迅速缓解症状。所以,部分切除肿瘤能明显缓解占位作用,同时减少需要放射治疗组织的体积:大病变部分切除后有利于放射手术治疗;减少病变体积后,部分病例也可采用放射治疗。
三维定向放射疗法
肿瘤大于5厘米,或与视神经和视力交叉紧密接触的患者可选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这种治疗利用了分次辐射的生物优势。简而言之,由于正常组织比肿瘤组织更好地修复受损的DNA,多次小剂量辐射对肿瘤组织的杀伤力大于正常组织。
常规放疗的常见问题是每天30~60分钟的治疗,需要25~30天,非常不方便。很多患者都有疲劳、脱发、厌食、恶心等急性反应。长期后遗症有近记忆障碍、垂体功能障碍和罕见的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常规放疗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因为很多症状和体征恶化的患者无法忍受手术治疗,即使手术没有立即致残的风险。因此,在良性颅底肿瘤的治疗中,分次放疗是不可或缺的方法。立体定向放疗和影像学的进步,避免了很多常规放疗的缺点,比如有些病例避免脱发,因为大大降低了受照射的体积,使疲劳、恶心、厌食等症状得到改善。虽然客观证据太多,但理论上也减少了神经精神的后遗症。减少了一些颅底肿瘤的治疗,使其次数更加方便,但目前还是不清楚的。
。
三维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理想的颅底良性肿瘤,有传统放射治疗史。肿瘤包括颅咽管瘤、化学感应器瘤、低级胶质瘤、血管网络细胞瘤和非听神经鞘瘤。每个肿瘤的控制率可以达到90%或更高,但这种传统治疗伤害了更多的正常脑组织,建议先进行手术切除,然后进行放射治疗。这些肿瘤边界清晰,很少浸润,影像学提供了准确的肿瘤靶区。目前积累的有限经验表明效果良好。我们使用三维定向放射治疗的130例良性肿瘤,两年后没有复发。疗效令人鼓舞,我们仍然需要继续跟踪和来自更多中心的数据来确认这一点。当然,它的复发性、副作用和长期效果仍然需要观察。
- 本文“颅底良性肿瘤综合治疗:垂体肿瘤、脑膜肿瘤、听神经肿瘤。”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1013.html)。
- 更新时间:2021-03-10 16: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