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囊肿的检查及诊断
- [案例]胶质瘤致她突发癫痫,全切后重回职场!
- [案例]视神经胶质瘤赴德全切术后1年回访,无后遗症、没有复...
- [案例]巨大胶质瘤术后3年竟可以行云流水打八段锦!
- [案例]小小男子汉胶质瘤复发赴德成功手术案例
如何快速检查确诊的技术
1﹒CT
蛛网膜囊肿的囊液密度同CSF,囊壁无强化,周围无水肿带。局部脑组织受压变形或移位。位于中线部位者,可出现梗阻性脑积水。
2﹒磁共振(MRI)
蛛网膜囊肿在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囊液同CSF信号。成像优于CT,因无伪影且可多轴成像,尤其对继发于颅内感染后的囊肿及炎性肉芽肿MRI亦可加以区别。
3﹒CT脑池造影
用欧乃派克(ominipaque)5~10ml,通过腰椎穿刺注入,即刻成像,蛛网膜囊肿内不见药液充盈即可明确诊断。当延迟5~5小时成像,可见对比剂逐渐进入囊内均匀分布,但较蛛网膜下腔的对比剂密度低,以此了解囊肿范围和与蛛网膜下腔的通畅程度,但不能显示交通口的位置和大小。
4﹒单光子计算机层显像技术(SPECT)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
又称闪烁造影(scintigraphy)。腰椎穿刺注入99mTc‐DTPA111~185MBq后,分别于1、3、6、24小时,行多体位脑池平面显像,高峰时相行体层显像。通过不同时相的SPECT观察,根据显像和半定量指标,将囊肿分为三型:
(1)闭合型:囊肿不显影。
(2)交通良好开放型:2小时内显影,高峰时间<3小时,高峰摄取率60%,24小时潴留率<30%。
(3)交通不良开放型:指标均大于交通良好型。
此法不但可了解囊肿位置、形态、大小,亦可了解其交通情况、交通部位及循环速率。
通过以上三种技术,能够准确定位蛛网膜囊肿的位置,并诊断出蛛网膜囊肿的阳性比率,一般水平保持在CT值89.3%,MRI值96.2%,放射性核素成像值为92.8%。
- 本文“蛛网膜囊肿的检查及诊断”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1847.html)。
- 更新时间:2021-04-19 16: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