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皮样囊肿发病原因介绍
- [案例]患双侧视神经和下丘脑胶质瘤,3岁男孩几近失明,较后...
- [案例]年轻老师岛叶胶质瘤顺利全切手术案例解析
- [案例]功能区胶质瘤全切术后3个月,无癫痫、无瘫痪、无复发
- [案例]身怀六甲不幸罹患脑瘤,全切术后5年未复发,母子健康...
脑内皮样囊肿,一种为表皮囊肿,一种为皮样囊肿。表皮囊肿表皮样囊肿由Critchey于1928年正式命名。它与中耳胆脂瘤不同,不是由于反复炎症所致上皮脱落形成,而是先天异位发生的。如果异位组织发生在胚胎早期(即神经沟封闭时),则囊肿多位于中线部;如发生在晚期(第二脑泡形成期)则囊肿多位于侧方。
组织学上,表皮样囊肿的具体形态是色泽洁白带有珍珠光泽的圆形结节状或椭圆形的肿物。包膜完整,可有钙化,表面光滑。其囊壁薄而半透明,边界清楚,血运不丰富。其大小不等囊内容物为干酪样物质,略带油腻,由脱落细胞堆积而成由于含有大量胆固醇晶体,内容物呈现特殊的光泽,透过薄而透明的囊壁,肿瘤有特殊的外观瘤与邻近脑组织界线清楚但因其囊壁很薄,且常广泛伸入各个角落及脑池内,深部囊壁常与一些较大的血管神经粘连或将其包绕在肿瘤内,给肿瘤全切带来困难。
表皮样囊肿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外胚层组织,是胚胎晚期在继发性脑细胞形成时,将表皮带入的结果。1954年Choremis等注意到腰穿后产生表皮样囊肿,从而支持了外伤起因的学说。1961年Blockey和Schorstein复习8例儿童病人资料,大都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行鞘内注射后发病。肿瘤可多发,由几毫米至数厘米大小不等。囊肿缺乏血管。在实验时直接把皮肤碎片注入小鼠的脊髓和额部可重复产生同样的囊肿。
在显微镜下,可见瘤壁由两层组织构成外层为一薄层的纤维结缔组织,内层为复层鳞状上皮,上皮层面向囊腔,表面有很多角化细胞,不断脱落形成囊内容物,并使肿瘤不断增大,与肿瘤相邻的蛛网膜组织呈纤维增生及玻璃样变,有时还可见异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的浸润。囊的内容物具有组织毒性,溢出到蛛网膜下腔可以引起肉芽样炎症反应。与囊紧邻的脑组织可有胶质增生。
- 本文“脑内皮样囊肿发病原因介绍”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1889.html)。
- 更新时间:2021-04-19 15: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