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与岛叶胶质瘤?切除术手术记录?
- [案例]国际大咖为您解读:为什么胶质瘤需尽早手术?
- [案例]脑干胶质瘤手术全切后11年没有复发
- [案例]脑干、脊髓、视神经等疑难儿童脑瘤真的无法手术吗?
- [案例]轻则残、重则亡?脑干延髓手术出路在何方?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和岛叶胶质瘤(Insular Glioma)是两种常见的脑部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且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脑肿瘤,预后较差。岛叶胶质瘤则通常为低级别胶质瘤,生长较慢,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接下来我们通过描述胶质母细胞瘤和岛叶胶质瘤的特点,详细介绍了两种肿瘤的手术切除过程及其术后管理,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最常见且最具侵袭性的脑肿瘤,属于WHO分级中的IV级胶质瘤。GBM的特点是快速生长、侵袭性强、易复发,预后极差。患者通常在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约为1215个月。
临床表现与诊断
GBM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失(如肢体无力、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影像学检查(如MRI)是诊断GBM的主要手段,典型表现为不规则形态的肿块,增强扫描可见明显的环形增强。
手术切除
手术是GBM治疗的首选方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同时尽量保留正常脑组织功能。术前需要详细的影像学评估,以确定肿瘤的确切位置和范围。手术过程中,神经导航系统和术中MRI常被使用,以提高切除的精准度。
手术记录
1. 术前准备:患者平卧位,头部固定在头架上。术区常规消毒铺巾。
2. 开颅:根据影像学定位,选择合适的颅骨切口。切开头皮和颅骨,暴露硬脑膜。
3. 硬脑膜切开:在显微镜下切开硬脑膜,暴露大脑皮层。
4. 肿瘤切除: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定位肿瘤边界,逐层切除肿瘤组织。术中尽量保护重要神经功能区,避免损伤。
5. 术中监测: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确保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6. 术后处理:彻底止血,硬脑膜缝合,颅骨复位,头皮缝合。
术后管理
术后患者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预防并发症(如脑水肿、感染、癫痫等)。术后放疗和化疗(如替莫唑胺)是标准治疗方案,旨在延缓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
岛叶胶质瘤
岛叶胶质瘤是发生在大脑岛叶的胶质瘤,通常为低级别胶质瘤(WHO I或II级),生长较慢,预后相对较好。岛叶位于大脑深部,手术难度较大,但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临床表现与诊断
岛叶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常见症状包括癫痫发作、头痛、感觉障碍(如面部或上肢麻木)、语言障碍等。MRI是诊断岛叶胶质瘤的主要工具,肿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信号区。
手术切除
手术是岛叶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目标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同时尽量保留神经功能。由于岛叶位置深,手术难度较高,需要术前详细规划和术中精准操作。
手术记录
1. 术前准备:患者平卧位,头部固定在头架上。术区常规消毒铺巾。
2. 开颅:根据影像学定位,选择合适的颅骨切口。切开头皮和颅骨,暴露硬脑膜。
3. 硬脑膜切开:在显微镜下切开硬脑膜,暴露大脑皮层。
4. 肿瘤切除: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定位肿瘤边界,逐层切除肿瘤组织。术中尽量保护重要神经功能区,避免损伤。
5. 术中监测: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确保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6. 术后处理:彻底止血,硬脑膜缝合,颅骨复位,头皮缝合。
术后管理
术后患者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预防并发症(如脑水肿、感染、癫痫等)。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如放疗或化疗。
胶质母细胞瘤和岛叶胶质瘤在临床表现、治疗策略和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手术切除是两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手术过程和术后管理需要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通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和精准的术中操作,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本文“胶质母细胞瘤与岛叶胶质瘤?切除术手术记录?”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37353.html)。
- 更新时间:2024-07-08 17: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