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g与外生型胶质瘤区别
- [案例]得了髓母细胞瘤能活多久?经治疗,这名男童带瘤生存八...
- [案例]7岁男孩脑瘤位置不好手术风险大,冒疫情赴德国顺利全...
- [案例]脑干弥漫中线胶质瘤患者术后3天作揖叩谢INC巴教授
- [案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后1年,亲诉心路历程
弥漫性内在脑桥胶质瘤(DIPG)和外生型胶质瘤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DIPG主要发生在儿童,位于脑桥,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较差的预后。外生型胶质瘤则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位于脑实质外,通常生长较慢,预后相对较好。两者在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和预后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弥漫性内在脑桥胶质瘤(DIPG)与外生型胶质瘤的区别
1. 是什么
弥漫性内在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是一种高度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至10岁的儿童。DIPG的病变位于脑桥,脑桥是大脑干的一部分,负责控制许多基本的生命功能,包括呼吸、心跳和运动协调。
外生型胶质瘤(Exophytic Glioma)是一类生长在脑实质外的胶质细胞肿瘤,尽管也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但其生长模式和临床表现与DIPG有显著不同。外生型胶质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生长速度通常较慢,预后相对较好。
2. 临床表现
DIPG的临床表现:
神经功能障碍:由于肿瘤位于脑桥,DIPG患者常表现出脑神经功能障碍,如面部瘫痪、眼球运动障碍、吞咽困难等。
运动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共济失调、肢体无力和步态不稳。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和视力模糊等症状常见,尤其在早晨时更为明显。
外生型胶质瘤的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由于肿瘤的生长位置不同,外生型胶质瘤的症状取决于其压迫或侵袭的脑区。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和局部神经功能缺失。
缓慢进展:外生型胶质瘤通常生长缓慢,症状的出现和进展也较为缓慢。
3. 诊断方法
DIPG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DIPG的主要工具,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脑桥的弥漫性扩展和肿胀。
组织学检查:由于DIPG位于脑干,活检风险较高,通常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近年来,液体活检和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为DIPG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外生型胶质瘤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MRI和CT扫描是主要的诊断工具,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
组织学检查:活检和手术切除后进行的病理检查是确诊外生型胶质瘤的金标准,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4. 治疗策略
DIPG的治疗:
放射治疗:是DIPG的主要治疗手段,可以暂时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存期,但难以根治。
化疗:目前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对DIPG有效,研究正在探索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随着对DIPG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策略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
外生型胶质瘤的治疗:
手术切除:由于肿瘤位置相对表浅,手术切除是外生型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常常可以达到根治效果。
放射治疗和化疗:对于无法完全切除或复发的肿瘤,放射治疗和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预后评估:外生型胶质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分级和手术切除的彻底程度。
5. 预后
DIPG的预后:
总体预后较差:尽管有放射治疗,DIPG的中位生存期仅为9至12个月,5年生存率不到10%。
研究前景:当前的研究集中在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以改善DIPG患者的预后。
外生型胶质瘤的预后:
预后相对较好:大多数外生型胶质瘤生长缓慢,通过手术切除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个体差异:预后依赖于肿瘤的具体类型和治疗的及时性和彻底性。
弥漫性内在脑桥胶质瘤(DIPG)和外生型胶质瘤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和预后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DIPG主要影响儿童,预后较差,治疗手段有限;而外生型胶质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生长较慢,通过手术治疗预后较好。了解这两种肿瘤的差异,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诊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 本文“dipg与外生型胶质瘤区别”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39891.html)。
- 更新时间:2024-07-09 1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