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19q联合缺失少突脑胶质瘤三级
- [案例]脑干中脑顶盖胶质瘤12年尽全切术后又重返校园
- [案例]胶质瘤致她突发癫痫,全切后重回职场!
- [案例]【近10位患者真实案例】这种胶质瘤可以做“更好”全...
- [案例]16岁学生基底节胶质瘤近全切后一年回访:没有复发、...
1p/19q联合缺失少突胶质瘤(Oligodendroglioma)是一种罕见的脑肿瘤,通常在成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中年人。三级少突胶质瘤意味着该肿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生长迅速,对周围脑组织侵袭性强。1p/19q联合缺失是该类型肿瘤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通常与更好的预后和对化疗的敏感性相关。接下来详细介绍1p/19q联合缺失少突胶质瘤的病理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
1p/19q联合缺失少突胶质瘤三级:深入
少突胶质瘤是一种来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510%。其中,1p/19q联合缺失少突胶质瘤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特征和临床表现,成为研究的重点。三级少突胶质瘤(WHO III级)代表着一种高恶性度的肿瘤,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较大。接下来介绍从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详细这一疾病。
病理特征
1p/19q联合缺失少突胶质瘤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病理学上,少突胶质瘤细胞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小而圆,胞质丰富,呈现“鸡蛋壳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常显示肿瘤细胞对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如OLIG2、S100和GFAP的阳性反应。
1p/19q联合缺失是指第1号染色体短臂(1p)和第19号染色体长臂(19q)同时缺失。这一遗传特征常与IDH突变共同存在,是少突胶质瘤的重要诊断标志。研究表明,1p/19q联合缺失的少突胶质瘤通常对化疗药物如PCV(丙卡巴肼、卡氮芥、长春新碱)和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更为敏感。
诊断方法
1p/19q联合缺失少突胶质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分子遗传学检测。
1. 病理学检查:通过手术切除或活检获得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2. 影像学检查:MRI是诊断脑肿瘤的首选影像学工具,少突胶质瘤在T1加权像上通常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肿瘤不均匀强化,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
3. 分子遗传学检测: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等技术检测1p/19q联合缺失。IDH突变检测也常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治疗方案
三级少突胶质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1. 手术:手术切除是治疗少突胶质瘤的首选方法,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组织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由于肿瘤常位于功能区,手术切除的范围可能受限。
2. 放疗:术后放疗是三级少突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方案,通常采用分次放射,总剂量为5460 Gy。放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延缓病情进展。
3. 化疗:PCV方案和替莫唑胺是常用的化疗药物。研究表明,1p/19q联合缺失的少突胶质瘤对化疗较为敏感,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预后
1p/19q联合缺失少突胶质瘤的预后通常优于其他类型的胶质瘤。尽管三级少突胶质瘤具有较高的恶性度,但1p/19q联合缺失和IDH突变通常与更长的生存期相关。根据研究,1p/19q联合缺失三级少突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可达812年。
预后仍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手术切除的范围及治疗的综合效果。年轻患者、肿瘤位于非功能区且手术切除范围较大的患者预后较好。
1p/19q联合缺失少突胶质瘤是一种具有独特分子特征的脑肿瘤,三级少突胶质瘤由于其高恶性度,治疗难度较大。通过综合应用手术、放疗和化疗,患者的生存期可显著延长。分子遗传学检测在诊断和治疗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本文“1p19q联合缺失少突脑胶质瘤三级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46317.html)。
- 更新时间:2024-07-12 16: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