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结果及适应证。
近几年来,听神经瘤手术发展迅速,术中及围术期发病率相应下降,面神经及听力功能得到较好保护。如今手术的目标是彻底切除肿瘤,不再有更多的并发症发生。虽然各种内听道和小脑桥脑角手术方法的手术指征已被详细描述,而且手术指征是共同的,而且根据客观参数确定,但是手术中心取得的经验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增加了一个非客观的预后参数,不易判断。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的效果差异很大。
由于外科医生的经验是一项无法控制的参数,涉及到不同的技术和技能,因此手术的适应证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虽然相关数据并不一致,但可以对一些客观参数进行分析,为手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目前,以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为目标的治疗方法是彻底切除。尚不清楚残余病会发生什么。如果肿瘤较大,且与脑干有密切联系,或年长的病人,或保留较好的面神经功能是手术的首要目标,次全或部分可选择切除。残余神经瘤的生长发育可采用放疗。
治愈疾病应与不再发病有关。手术相关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在低于0.5%,而这是有经验的人的选择。这就是说,正确执行的手术可被视为低发病率的治疗方法,但主要或次要并发症极少。
中小肿瘤在主要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面神经方面的疗效则有所不同。手术后,CPA中小于1厘米的肿瘤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HB等级I和II)的比例超过96%,而CPA中大于5厘米的肿瘤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3%(I和II)。
这一比例在5厘米以上的肿瘤中降至70%,在5厘米以上的肿瘤中降至50%。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术中监控和新手术工具的发展帮助提高了手术效果,但功能效果确实只比20年前好一点。对小于5厘米的肿瘤,单独观察可能更好。
当肿瘤生长到5厘米时,如果及时切除,他们就能接受发病率较低的手术。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良好的面部神经功能,就像外科手术系列分析报告中的结果一样。
现在,对于术前听力良好的病人,这种早期小肿瘤手术方法使得听力保留手术相对于观察是可行的。病人应该了解两种选择的优缺点。听力保留率很高的一些系列术中围手术期的发生率低于0.5%。小脑性退缩是影响手术风险最大、必须避免的事件。正确的术前定位和术中全身麻醉应能自动回缩。
虽然这一选择受外科医生的偏好影响,但是,只要听力保留手术是一种选择,就建议在听神经瘤手术中使用乙状窦后入路,或使用任何大小的肿瘤,不论其大小。如果目标不是为了保护听力,经迷路手术可以安全切除肿瘤,风险较小,对对面神经的效果也一样好,甚至更好。
沿着内听道周向(经根尖入路)钻孔,可使迷路手术扩大到前小脑角的手术通道。外科手术应该有明确的适应证,并且可以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来调整,考虑到肿瘤的大小和增长的速度,以及病人的听觉功能,年龄和接受治疗的意愿。
大肿瘤具有挑战性,发生主要并发症的风险超过1%,但经岩骨入路CPA背后的“去骨留脑”手术原则使相关死亡率和发病率显著降低。在没有任何进一步脑部收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钻孔和颅底的宽广通道确保手术区域的充分暴露,从而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并降低主要并发症的风险。
。
在对某一病例最佳选择进行分析时,只能比较同种结果,但在所有手术系列中均存在明显的结果异质性。根据病人的年龄,不同手术方式的发生率,肿瘤的大小及听觉功能等因素,提出了支持手术决定的原则。对未生长的小肿瘤,建议采取观望扫描策略,如发现肿瘤生长迹象,应积极治疗。若听觉仍有保留,则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及迷路后耳道切开术治疗听觉保留,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经迷路手术提供了一条硬膜外通道,可通向内耳道,在听觉功能丧失或严重受损时可恢复正常,从而避免了小脑收缩,确保了桥小脑角的良好暴露。在这些情况下,乙状窦后入路也是可行的,并且通常根据外科医生的选择而定。外科手术的目标应该是治愈疾病,降低发病率,保护面神经功能,以及听觉功能,只要这是可行的(在小肿瘤中)。必须逐案决定最适当的方法。
- 本文“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结果及适应证。”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1011.html)。
- 更新时间:2021-03-10 16: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