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影像组织学概述及工作流程
- [案例]8岁孩子胸髓T3-脑干胶质瘤,如何一次手术准确全切...
- [案例]疑难胶质瘤女孩成功示范手术——“真的有幸了解到巴教...
- [案例]16岁学生患基底节胶质瘤,为何赴德手术能近全切功能...
- [案例]高难度视神经-下丘脑胶质瘤致研究生视力下降、闭经案...
胶质瘤起源于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脑肿瘤的50%~60%,发病率逐年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将胶质瘤分为低度(ⅰ和ⅱ)和高度(ⅲ和ⅳ)。ⅳ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最高,10年生存率小于3%,中位生存期约为1214个月。虽然常规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和先进的功能磁共振技术有助于胶质瘤的分类和患者生存期的预测,但评估肿瘤的分子状态和治疗反应仍具有挑战性。
目前,脑活检仍是组织学和遗传学分类的主要标准。这种方法是侵入性的,胶质瘤的异质性可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预后。约7%~15%的患者立体定向活检的病理结果仍不清楚。影像组学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通过挖掘人类肉眼无法识别的深层肿瘤信息来综合评价肿瘤异质性。近年来,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胶质瘤。接下来我们介绍了影像学的概念、磁共振成像在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问题。
胶质瘤影像组织学是什么及工作流程。
影像组学最早是由Lambin等人提出的,它是一种新的、无创的医学影像诊断方法,它将计算机技术与医学影像数据如X线、MRI、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超声检查等相结合。,并通过特征值反映病灶的形状、大小、纹理等信息,定量揭示肉眼无法识别的与微观异质性间接相关的宏观异质性,可结合病理学、基因等其他临床数据辅助
影像组学广泛应用于临床,如疾病的分子表型估计、分期和预后判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磁共振成像也是成像的一部分,它可能包括以下过程:磁共振图像采集、感兴趣区域划定和病灶分割、磁共振图像特征提取、图像特征选择、预测模型建立和验证。图像采集参数,如磁场强度、空间分辨率、信噪比和不同的脉冲序列,都会影响MRI的成像特性。而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序列成像能使纹理信息互补,优于CT或PET等其他成像模式。
在开源或商用软件的帮助下,可以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如感兴趣区域的圈定、图像分割、灰度标准化和灰度退化等,从而增强像素特征和信号强度的标准化和统一性。绘制感兴趣区域是影像组学分析的基础,有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绘制方法。手工素描被认为是最准确的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有个体差异。自动素描省时省力。对于边界模糊、周围水肿的肿瘤,素描范围无法与实际情况相匹配。下一步是提取图像特征,包括描述病灶形状和大小的语义特征,无需计算机辅助即可获得;另一方面,它们是非语义特征,主要反映病理像素的强度,可以基于统计、模型、变换等数学方法提取。
常用的基于统计方法的纹理特征包括一阶(描述单个体素的分布)、二阶和高阶特征(描述两个或多个像素之间的空间分布强度关系,由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游程矩阵获得)等。).纹理特征的广泛应用导致了大量的图像组学特征,因此需要对特征进行初步筛选后进行统计分析,以解决冗余和过拟合的问题。在分析提取的图像特征与临床数据、基因等之间的相关性之后。,建立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预测病变的病理生理和生物学特征。
- 本文“胶质瘤影像组织学概述及工作流程”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843.html)。
- 更新时间:2021-02-08 14: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