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蛛网膜囊肿病理分析与手术准备工作
- [案例]脑干弥漫中线胶质瘤患者术后3天作揖叩谢INC巴教授
- [案例]轻则残、重则亡?脑干延髓手术出路在何方?
- [案例]胶质瘤致她突发癫痫,全切后重回职场!
- [案例]国际大咖为您解读:为什么胶质瘤需尽早手术?
脑部蛛网膜囊肿属于良性病变,可以发生在脑的各个部位,如外侧裂、颞叶前部、大脑凸面、大脑半球纵裂、鞍区、四叠体、斜坡、小脑脑桥角和颅后窝中线等。
脑部蛛网膜囊肿病理分析
脑部蛛网膜囊肿病理可分为两类:一是真性蛛网膜囊肿,囊壁全部为薄层的蛛网膜构成,囊内含脑脊液,与周围的蛛网膜下腔不相通,多为先天性的;另一类由不同的继发因素引起,如外伤、炎症或手术后,由于蛛网膜粘连,脑脊液在蛛网膜下腔积蓄而成囊腔,常有小的通道与蛛网膜下腔相联,脑脊液注入囊内,逐渐增大。这种囊肿有人称为蛛网膜下囊肿,不是真正的蛛网膜囊肿。
脑内囊肿增大,缓慢地引起邻近的脑部受压,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颅神经功能障碍、癫痫、肢体肌力减退等症状。依囊肿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可有很大差别,有些很大的蛛网膜囊肿可完全不出现症状,而有些甚小的囊肿症状却很明显。影像学检查,外侧裂囊肿X线平片常有颞骨鳞部骨质变薄和膨起的征象,局部也表现隆起。儿童患此症者,因头颅增大而类似脑积水。CT与MRI检查比较具有诊断价值,可显出低密度或低信号的颅内囊性占位病变,囊内容与脑脊液相当,囊壁无增强效应。
适应症:各部位囊肿,已引起临床症状者,或虽无明显症状,但囊肿较大,亦适于手术。
禁忌:年龄较大,囊肿存在已多年,无明显神经症状与颅内压增高者,特别是器质性心脏病和等,不宜手术。
脑部蛛网膜囊肿的手术前准备
(1)CT或MRI检查,确定蛛网膜囊肿的部位与范围。
(2)按开颅术术前准备。
麻醉与体位多采用全身麻醉。手术体位按蛛网膜囊肿部位而定,幕上者一般取仰卧位,幕下者取侧卧位。
脑部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步骤
(1)切口:依囊肿部位决定手术入路与切口。外侧裂蛛网膜囊肿,采用颞部小的瓣形切口或直切口开颅,可以满足手术需要。鞍内或鞍上囊肿,参照额叶下开颅切除术。四叠体部囊肿,参照枕叶下小脑幕上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或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术。幕下囊肿,按其部位在后中线或小脑脑桥角,分别采用枕下中线直切口或乳突后(乙状窦后)侧切口。
(2)显露病变:常规开颅,切开硬脑膜。浅部囊肿如外侧裂和脑凸面之囊肿,即可发现。囊肿部脑组织有受压,局部呈现较大空隙,囊壁透明、菲薄、内含清洁、无色、透明之脑脊液。视交叉池,四叠体、小脑桥脑角等深部蛛网膜囊肿,牵开脑组织后,易于发现。探查时,避免过早撕破蛛网膜,并进一步查明囊肿范围,囊肿与周围脑组织、神经、血管的毗邻关系。
(3)切除囊肿:此类囊肿之壁,通常不含血管,探查与游离囊壁时,可将壁层之蛛网膜切除,里层之蛛网膜则根据粘连情况而定,做全部或部分切除。一般都不致引起大出血。显微手术有利于深部蛛网膜囊肿切除。
(4)缝合伤口:按开颅术常规关颅。
脑部蛛网膜囊肿的术中注意要点,在分离与切除蛛网膜囊肿里层囊壁时,要防止损伤脑组织及神经和血管。
- 本文“脑部蛛网膜囊肿病理分析与手术准备工作”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s://www.jiaozhiliu.org.cn/show-1843.html)。
- 更新时间:2021-04-19 16:44:20